美國繪制出中子星系統(tǒng)陣風圖
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天文學家在大力神X-1(Hercules X-1)中觀察到了更廣泛的風帶,在該系統(tǒng)中,一顆中子星正在從一顆類太陽恒星中吸取物質。這顆中子星的吸積盤在旋轉時會擺動或“進動”(precess)。通過利用這種擺動,天文學家首次捕捉到旋轉圓盤的不同視角,并創(chuàng)建了盤風的二維地圖。
我國科學家繪制出人類胚胎器官發(fā)生時期單細胞圖譜
中國海洋大學等研究團隊合作繪制了人類胚胎早期器官發(fā)生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。該研究成果于近日發(fā)表在《Nature Cell Biology》雜志上,題為:A single-cell transcriptome atlas profiles early organogenesis in human embryos。
美國建成先進粒子探測器
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先進粒子探測器sPHENIX首次亮相。這個探測器重達1000噸,計劃于2023年春天起在該實驗室的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(RHIC)上收集數據。
國外“脾臟芯片”可深度模擬鐮狀細胞病
美國麻省理工學院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、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開發(fā)出一種微流控設備“脾臟芯片”,可模擬急性脾隔離現象。
我國科學家在漢遜酵母中實現β-欖香烯高效生物合成
倍半萜類化合物β-欖香烯是從我國傳統(tǒng)中藥姜科植物溫郁金中分離提取的國家二類抗腫瘤藥物,具有廣譜抗腫瘤活性。然而,由于植物培養(yǎng)周期長,受環(huán)境影響大,且提取物中含有多種同分異構體,嚴重制約了β-欖香烯的穩(wěn)定供應。構建高效微生物細胞工廠有望實現高價值萜類化合物的可持續(xù)生物合成。
我國科學家發(fā)現中介體MED23突變的致病機制
轉錄中介體是一類在進化上高度保守的多亞基復合物,被稱為真核生物基因轉錄的中央控制器,其中MED23亞基突變與家族性智力障礙有關,但發(fā)病機制仍不清楚。近期,復旦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聯合研究團隊發(fā)現,MED23突變通過改變染色質構象和增強子活性而使基因表達失調。
新研究為人腦如何適應外部刺激揭示重要機制
當光線進入眼睛時,我們大腦視覺區(qū)域的神經元開始放電。然而,大腦適應這種長時間的輸入是因為神經元疲勞,還是為了增強感知能力而更有選擇性地放電?長期以來,該領域存在兩個不同的假說。
國外新建單晶電子衍射中心
英國新建首家國家級單晶電子衍射中心,位于南安普頓大學和華威大學,是國家晶體學服務(NCS)的一部分,并將于2023年7月向學術和商業(yè)合作伙伴開放。
國外發(fā)現光合作用關鍵蛋白高分辨率結構
為在原子水平上了解光合作用過程,波蘭雅蓋隆大學科研人員對一種關鍵光合蛋白進行了研究,發(fā)現了細胞色素b6f蛋白復合物的高分辨率冷凍電鏡結構。
國際研究發(fā)現新的系外行星
英國??巳卮髮W科研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發(fā)現了一顆新的圍繞恒星HD206893運行的系外行星,距離地球約750萬億英里,體積比太陽大30%。